(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医院,高压氧介入治疗中心DSA手术室。
******医院高压氧介入治疗中心DSA手术室配置1台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DSA),设备型号为Artis zeeⅢceiling,设备参数为最大管电压为125kV、最大管电流为1000mA,DSA机房面积61.41m2。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医院新建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25年7月4日,和田地区生态环境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予以批复,批复文号:和地环审〔2025〕194号。2DSA手术与2******医院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的种类和范围:使用Ⅱ类、Ⅲ类射线装置。
(三)投资情况
工程总投资:795.72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3.724万元。
(四)验收范围
******医院高压氧介入治疗中心DSA手术室1台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DSA)。
二、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建设情况
本项目DSA手术室采用实体屏蔽措施,有用线束墙、非有用线束墙:200mm加气块+60mm防护涂料。铅玻璃:3mmPb铅玻璃,铅门:内衬3mmPb铅板,顶部:150mm混凝土+2mmPb硫酸钡板,底部:实土层。
(二)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和其他管理要求落实情况
本项目经现场核实,本项目DSA手术室三个防护门上均已张贴电离警示标志,防护门上方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安装门-灯联锁;控制室内电源钥匙由专人保管,机房内控制台上设置紧急停机按钮,控制室与机房间安装对讲系统;机房内设置防护门紧急开门按钮。工作状态指示灯运行良好。机房防护门上粘贴有电离辐射警示标识。为辐射工作人员配置了相应的防护用品;建设单位建立了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设置辐射防护负责人。建设单位制定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相关规章制度及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核技术利用设施运行安全。
三、工程变动情况
无变动
四、环境保护设施及法律法规落实情况
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医院射线装置工作场所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较好,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符合《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的要求,职业人员因治疗病人而接受的附加年有效剂量低于本项目的管理目标限值。
法律法规落实情况:
******医院成立了辐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了兼职管理人员,建立了各项环境保护及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配备了KY80型X、γ辐射检测仪1台、HFS-10Pro型辐射剂量监测报警仪1台,定期进行自主监测;
******医院设置了辐射警示标识;
4、工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计,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档案等。
五、验收结论
综合现场查勘、监测结果,新建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项目辐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基本落实了污染防治措施及有关要求,在其建成试运行期间,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DSA)设备周围环境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未发现对周围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建设项目已具备投入运行的辐射安全防护能力,同意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医院认真履行了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审批和许可手续,落实了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的要求,严格执行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相关的验收文档资料齐全,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及措施运行有效,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验收组一致同意新建血管造影用X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项目建设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
六、后续要求
验收合格,现场专家针对投入运行后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出工作以下几点要求:
******医院要严格执行辐射污染防治与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认真落实岗位辐射防护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落实培训计划及应急监测计划等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的整体工作中,加强日常环保监督管理,专人实施,设立考核指标,定期考核测评,发现辐射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并迅速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医院对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要经常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建立个人剂量档案。